在德古拉之前的女同性恋吸血鬼

  说到西方世界的吸血鬼文学起源,你可能会想到伯兰‧史杜克(Bram Stoker)於1897年的《德古拉》(Dracula)。自一百多年前出版以来,这部作品就定义了往後的吸血鬼题材。但在《德古拉》出现的20多年前,另一个吸血鬼故事在爱尔兰写成,恐怖小说作家约瑟夫‧谢里丹‧勒‧法努(Joseph Sheridan Le Fanu)撰写的中篇小说《卡蜜拉》(Carmilla)堪称是现代欧洲的吸血鬼文学鼻祖。

  这部中篇小说写於1871年,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了英国年轻女子萝拉的遭遇:她爱上了一名美丽的吸血鬼,卡蜜拉。

  某天,卡蜜拉突然来到萝拉的家里寄住。起初,萝拉很怕这个新来的陌生人,因为她看起来很像小时候在噩梦里看见的幽灵。但这种感觉很快就退散了,取而代之的是激情的亲密关系。

  与此同时,附近小镇的少女们受到神秘古怪的疾病折磨,并造成他们接连死亡,弥漫着恐慌的氛围。不久後,萝拉也病了,而且不断地做噩梦,梦见一只可怕的猫怪在夜晚袭击她。

  情节随後发生了转折,一个侄女因病过世的将军前来探望萝拉的父亲,他之前谘询过牧师得知了吸血鬼的存在,并在追杀名为「蜜拉卡」(Millarca)的神秘女子──也就是卡蜜拉的本名。当卡蜜拉与将军意外地见面,一场战斗随之而来,尽管卡蜜拉成功击败将军脱身,但也因为真实身分曝光而逃跑躲藏。

  事件发生後,萝拉被带回家中由几个人保护。她的父亲、将军与後来加入的吸血鬼猎人找到了卡蜜拉躲藏的墓地,随即将木桩插入她的心脏、斩首,然後烧毁了她的遗体。萝拉也终於恢复了健康,却从未完全康复,在其短暂的余生中,她一直对卡蜜拉念念不忘。

 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《卡蜜拉》对《德古拉》的影响很大,因为前者的元素几乎都出现在後者中,只是经过改编或夸大。例如这两个故事中的女吸血鬼审美非常相似,都有红润的脸颊、大眼睛、丰满的嘴唇,以及几乎无法抗拒的性感;两者也都有一位吸血鬼猎人前来拯救人类,将吸血鬼的知识传授给苦恼的受害者。就连叙事角度也跟勒法努的颇为相似,两者都以受害者的第一人称视角叙述。

  但《卡蜜拉》的特色在於它与其他同类型作品的不同之处,而最值得注意的是,故事围绕着两名女性角色展开,两人之间的复杂关系被几乎不加掩饰的女同性恋色彩所渲染。

  《卡蜜拉》创作於维多利亚时代,这个时代以严苛的道德规范和性压抑着称,也难怪吸血鬼小说能够崛起。这些小说的前提假设是,即使最纯洁的心灵也无法抗拒超自然的诱惑,这样的观点对维多利亚时代的上层阶级(尤其是女性)极具吸引力,因为她们的欲望总是受到严格的限制和压抑。

  然而,无力并不代表救赎或赦免,因为这些力量被理解为邪恶、与魔鬼有关的力量。几乎在每一个吸血鬼故事中,被捕食的女人都会死去,除非她们生命中的男人前来拯救。因此,吸血鬼小说为压抑的性慾提供了宣泄出口,也为屈从於欲望的危险提供了道德教训。

  从这个意义来看,萝拉是吸血鬼文学的完美受害者:她对吸血鬼既厌恶又迷恋,既想屈服又想脱离。然而,这个令人无法抗拒的诱人女性,只会让她的情感变得更加混乱。

  「我经历了一种奇怪、混乱却愉悦的刺激感,并时不时地夹杂着一种模糊的恐惧和厌恶感……我意识到一种爱逐渐变为崇拜,也变成了憎恶。」

  萝拉不是唯一一个有这种感受的人,虽然我们知道大部分的受害者对卡蜜拉而言都不重要,但卡蜜拉似乎也对萝拉动了情。

  「她用幸灾乐祸的眼神把我吸引到他的身边,她炙热的嘴唇不断亲吻着我的脸颊;她几乎抽泣着低声说:『你是我的,你将会是我的,你和我永远是一体的。』」

  在这些疯狂欢愉的时刻,卡蜜拉暗示两人要合而为一,而萝拉必须死。喝下萝拉的血意味着卡蜜拉与她永远合为一体。

  《卡蜜拉》是异性恋和父权世界的对立面,毕竟吸血鬼题材在《德古拉》问世以後就定型在这样的世界里。由於时空背景的缘故,《卡蜜拉》刚出版时并没有获得太多关注,而现在已经过去超过150年,是时候让卡蜜拉从墓地里复活了。

原文出处:Atlas Obscura

0 0 投票数
Article Rating
订阅评论
提醒
guest
0 Comments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
0
希望看到您的想法,请您发表评论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