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陈莞欣 图/出自《好想自己做衣服3》,麦浩斯出版
编按:手作老师吴玉真,投入手作30年,亲手缝制超过200件衣服。她指出,自己做衣服有许多好处。不只可根据自己的身材,作出舒适又好看的衣服。更重要的是,手作的过程本身即是疗癒。在一针一线之间,集中精神,让杂乱的思绪沉淀。自己做衣服,就是创造幸福。
大量制造的时代,添购新衣服既方便又平价。但对手作老师吴玉真而言,最爱的衣服,永远是自己做的那一件。身上素雅的背心裙、甜美的洋装、休闲的裤裙,全都是她亲自选布、剪裁,一步一步地踩着缝纫机完成。「穿自己做的衣服,好看又舒服!」她笑说。
接触手作逾30年,吴玉真亲手做的衣服超过200件。有些是送给家人、朋友的礼物,有些则是常驻她衣柜,日日穿着。她认为,自己做衣服,不仅能依个人喜好做出独一无二的美丽衣物,一针一线缝制的过程本身即是疗癒。可以说,「手作是制造幸福的!」
热爱手作的吴玉真,从刺绣、娃娃、生活日常布用品到手作服,都难不倒她。(出自布田手作FB)
从乡村娃娃到自己做衣服 手作是下班後幸福的纾压管道
吴玉真回忆,自己在学生时代就喜欢家政课、美术课,还一度动念想报考家政系。可惜,在升学体系下,这些技艺只被视为课余的兴趣消遣。当年父亲也质疑她,「念家政,出来要做什麽?」
她大学主修资讯管理,毕业後在学校的电脑教室工作。有天下班,她偶然经过一间手作教室。漂亮的橱窗布置,重燃她对手作的热情。白天繁忙的工作结束,自己动手做娃娃、杯垫、抱枕等小物妆点生活,可以舒缓一天所累积的压力。特殊的日子,她也会亲手缝制礼物给朋友,得到有别於工作的成就感。
28岁那年,大女儿诞生,她起心动念想做给孩子的衣服。她回顾自己的童年,家中有8个小孩,身为老六的她常要接收姊姊们的旧衣。那时能得到一件妈妈亲手缝制的新衣,是莫大的喜悦。初为人母的她,希望能将这份幸福传递给女儿。
「小孩的衣服容易做,宽松就很好看。且就算做得不好,她也不会知道。」吴玉真笑说。当年手作衣服教学并不普遍,必须看着日文书摸索自学。虽然看不懂日文,但透过学习缝制娃娃的技巧,也完成多件小洋装,其中一件粉红灯芯绒洋装,是她和女儿的最爱。口袋、裙摆都有小花点缀,穿在女儿身上显得相当可爱,更饱含了新手妈妈的心意。
送给女儿的衣服,是吴玉真最爱的手作服作品之一。(吴玉真提供)
前几次成功经验,给了她不少自信。从女儿的小洋装,进一步挑战大人的孕妇装。同样是宽松的版型,只要加一条绑带就很好看。连路人都称赞她,「这是你自己做的?怎麽这麽厉害!」
最了解你的设计师是自己!如何选布料、尺寸,做出凸显身材优点的衣服?
从事资讯工作15年後,吴玉真离开学校,成立了自己的手作教室「布田手作」。无论是上课、外出,她大多穿着自己做的衣服。特别是版型简约的背心裙,内搭不同风格的上衣,或者加件外套,出席正式或休闲的场合都不突兀。打破「手作服登不上台面」的印象,自己就能做出时尚又实穿的衣服。
背心裙是吴玉真的最爱,可休闲可正式,视觉上很减龄。(麦浩斯提供)
「买成衣是很方便,但你无法让那件衣服完全符合你的心意。」吴玉真举例,女生逛街时,或许常有这样的经验:看到一件款式不错的衣服,可惜口袋太小、领口太低,或者刚好没有自己喜欢的颜色。此外,她的腰围是S号,臀围则是L号。市面上的零码衣物落在她身上,比例很尴尬,常需要修改才能穿。
相对的,自己做衣服,领口、袖长、裙长都可以「分分计较」。按照自身喜好,为身材隐恶扬优。例如,锁骨漂亮的人,可设计较低的领口。想穿公主袖、又不希望手臂显得圆润,试试调整皱摺的位置至手臂两侧,而非落在肩上。小腹丰满的人,选用硬挺的布料、以宽褶取代细褶,都能减轻下半身的分量。
调整腰围褶子的宽度,可改变下半身的视觉分量。(麦浩斯提供)
此外,同样的版型只要变换颜色、布料,风格就截然不同。像是近年流行的宽裤,以亚麻布缝制显得优雅,丹宁布帅气、双层纱则柔软舒适。学会一种版型,等同於会做好几件新衣,非常划算。
吴玉真也指出,自己做衣服,更应该跳脱穿搭的习惯圈。像是她过去习惯穿大地色系的衣服,衣橱里的颜色以咖啡色、卡其色为主。为了鼓励学生尝试多样的选色,她开始用黄色、绿色、红色的布料做衣服,才发现这些明亮大胆的颜色能让人气色变好。「每种配色都有它的美,不要局限自己。」
自己做衣服,不妨尝试平时不熟悉的颜色,新鲜的组合会带来惊喜。(麦浩斯提供)
担心自己欠缺美感,做不出好看的衣服?吴玉真认为,对美的敏感度,是可以学习培养的。认真留意,日常处处皆美:一朵野花、一片落叶,都是造物主的巧妙设计。她也常翻阅日系时尚杂志、看流行节目、在逛街时观察专柜的服装搭配。时间久了,自然知道颜色如何搭?高矮怎麽穿?
专心做衣服,连头痛都能忘记!不容易的年代,更要让心平静
除了做出好看的衣服,吴玉真认为,手作的另一大好处,是能净空杂乱的思绪。缝制衣服时,为了处理手中的布料,必须全神贯注。她笑说,自己常会因为太享受做衣服的时间,忘了要煮饭、做家事。甚至有时头痛、心情不佳,只要做点小东西,就会忘记了身体的不适。手作对她而言,是一帖万灵药。
2021年中,台湾新冠肺炎疫情升温。那段不方便出门的日子,她更感受到手作稳定人心的力量。她的女儿喜欢刻印章、做甜点,大儿子擅长料理,小儿子热爱园艺,先生则会做木工。一家五口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世界,能享受独处的时光。
「这是一个不容易的年代。每个人都要有让心平静下来的能力。」谈到这两年来外在环境的变动,吴玉真有感而发地说。她发现疫情期间,大家在家看新闻,却愈看愈慌乱。因此,她透过视讯软体,教学生善用家中碎布做隔热手套、小零钱包,2~3个小时就能完成。手上有事做,紧绷的心也变得轻松。
心情烦乱时,自己做点小东西,有助於放松。(出自布田手作FB)
双手不灵巧、没用过缝纫机的人,也能自己动手做衣服吗?吴玉真强调,做衣服真的不如大众想像的困难。裁两片长方形的布,布的宽度大过或等於臀围,腰围处缝上一条松紧带,就是一件非常舒适的拉皱裙。学会基本款以後,只要再加长裙长、袖长,就能做出洋装、长短袖上衣等不同款式。
「我开教室17年,指导过很多学生,常有学生说她手很笨、没拿过针线,但我从没遇过把事情搞砸的学生。」吴玉真指出,她的学生中,有人年仅11岁,也有人因为遭遇火灾意外,一只手萎缩,仍做出非常漂亮的作品。只要学会使用缝纫机,最快一天就能完成一件自己的衣服。
当然,做出一件完美的衣服前,多少会经历失败。吴玉真回忆,早期她也曾做出领口过低、袖口太紧,甚至腰围过窄穿不下的衣服。然而,每一次错误,都会让人学到更多知识。她笑说,有些学生失败重来的次数多了,连市售成衣都能自行修改。不管是腰围太宽改窄,或者裙摆太短接布、加蕾丝,都难不倒她们。
投入手作逾30年,吴玉真形容,自己做衣服是一次又一次享受的过程。从选布开始,怀抱着做一件漂亮衣服的期待。制作时,感受全心投入的放松与平静。最开心的时刻,莫过於穿着自己缝制的衣服逛街时,被服装店老板询问:「你这件衣服在哪里买的?不错耶。」自己的美丽,自己创造!
相关阅读:吴玉真着,《好想自己做衣服3:超图解!量身、版型修正到缝制,手作衣完美技巧小课堂》,麦浩斯出版
2022/02/03
此文对你有帮助吗?50+全站免费,但需要您的赞助,支持好内容制作
→https://pse.is/3hg64d
实践梦想的第一步「50X50梦想计画」
→https://pse.is/3gf6f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