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财讯新闻中心
台湾将成为超高龄社会、超单身社会、贫富差距持续扩大,但老人、单身的人、弱势的人却愈来愈多,该怎麽照顾他们?
台湾於2020年推出信托2.0计画,期许业者以商业机制提供普惠的金融服务,一年多来业界已有不少创新作法,从员工福利信托扩及身心障碍者信托、安养信托、生前信托等。
最新一期《财讯》双周刊以「信托晚美人生」为题,分别以单身、长者及身障家庭可能面临的状况,深入报导这项人人都应重视的普惠理财工具,并提供读者实务教战守则。
根据《财讯》报导,「信托」,这个一般民众并不熟悉的金融名词,已在台湾落地超过20年。一般人甚至认为,信托是有钱人才能享有的服务,像是2017年鸿海创办人郭台铭将50万张鸿海股票交付信托,并将股票孳息捐赠慈善事业。长荣大股东张国华夫妇把20十万张长荣股票信托,用来节税或规画赠与。
《财讯》报导指出,其实信托并不是有钱人专属的理财工具,概念也不复杂,只要透过契约连结「委托人」、「受托人」及「受益人」三个角色,辅以适当的金融工具,就能确保财产安全移转。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离世後,财产仍能延续下去、好好照顾孩子,信托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金融工具。
如今,信托早已广泛应用於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乐等各个生活面向。例如,基金投资就是最常见的金钱信托;礼券和「哔」支付应用了预收款信托;买卖房子、股票交割、重大并购则有交易安全信托;规画完善的社会公益信托,则能收20年来,信托业受托管理规模,从最初的4560亿元,到去年第3季已逼近11兆元,显示信托已成为国人财产管理的重要制度。
《财讯》报导指出,台湾社会结构改变,加速迈向数位化、少子化、高龄化,所需要的金融服务与过去已截然不同;因此,金管会2020年提出「信2.0」推动计画,期待改变偏重理财信托的状况,也为高龄社会开发出更多、更创新的全方位信托服务。
《财讯》报导指出,推展信托更关键的还是民众的心态——「钱不够多,不用做信托」、「不需要,信托太贵了」……。业者提醒,信托是一项专业服务,一般仅是一间房子要给儿子,都有要卖、要送的不同选项,因此及早规画,安养照护会更完善,对受益人才能起到长远保障。
人终将一死,除了应该为身後的子女打算外,高龄者更应打破忌讳主动参与,就算财产不多也要有「养老防儿」的准备。愈来愈多的单身者、独居人士,也应好好思考如何为所爱的人延续所爱。…(本文出自《财讯》双周刊652期)
【延伸阅读】
年终吵不完!阳明又爆员工被逼认信托 公司说话了
修法牛步 严防公益信托控股化
【更多精采内容请上《财讯双周刊》官方网站;《财讯双周刊》官方粉丝团。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!】
FaceBook 最新网路流行话题掌握 欢迎一起加入分享至Faceboo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