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北山林秘境轻松玩 坪溪古道超清澈溪水透心凉

(text/Cindy Lee、photo/林衍亿)

走进台湾版的奥入濑溪流,绿色隧道下溪水清浅、鱼群悠游,24度C的舒心浸透身上每个细胞;平缓柳杉林步道尽头,眺望龟山岛独游於湛蓝汪洋,遥想从前先人贸易往来的艰辛。

坪溪古道位於新北双溪和宜兰头城的交界,雪山山脉尾棱,属於淡兰古道中路支线的坪溪段,百年前为运送木材的林道,平坦宽阔,单程仅1.5公里,全程步行於柳杉树林下,与高温烤炉般的台北盆地相比,恍如世界两端。古道沿坪溪而上,流水潺潺、水质清澈,适合阖家戏水,在炎炎夏日里投入一帖清凉解药。

墨刻出版提供

走一段淡兰百年山径

清嘉庆十二年,台湾知府杨廷理为了平定海寇,依循早期凯达格兰人的狩猎山径开辟道路,贯穿淡水厅(台北)和噶玛兰厅(宜兰)的交通,作为军事、商旅用途,称为淡兰古道。随着近现代铁路与公路开发,翻山越岭的古道逐渐隐没山林,人迹罕至的山径几乎消失於里山村民记忆中,所幸,在千里步道协会的努力之下,与新北市观光旅游局合作,以「手作步道」的方式重新修筑,1800到1900年期间汉人由西向东拓垦之路再度苏醒,见证那段筚路蓝缕的岁月。

淡兰古道除了官方修筑的北路「官道」和南路「茶道」,还有民间开垦的中路,称为「民道」。淡兰中路从暖暖出发,翻过五分山至平溪的十分,经双溪(柑脚、泰平)、湾潭,最後越岭至宜兰外澳,先民耕山垦辟,在山野森林间走出四通八达的支线,串起各聚落间的联系、婚嫁和交易,坪溪古道就是北势溪上游的其中一段支线。

柳杉林深呼吸

坪溪古道入口位於双溪泰平的坪溪头,车子经过双溪小镇後,还要1个小时弯弯绕绕的山路,开始怀疑自己迷路时,才会到达登山口旁的乌山62号民宅,正因远离新北和宜兰的主要公路,2019年新北市观光局推动淡兰山径以前,坪溪古道一直是少数山友间口耳相传的桃花源。

坪溪古道登山口旁的乌山62号民宅
墨刻出版提供

从水泥民宅左边的小路下切至溪边,拱形桥古韵盎然,横跨坪溪两岸,通往一片葱郁翠绿。古道入口有详尽地图,沿途标示清楚,循着石空古道的指示路标,就能轻松漫步坪溪古道,到达终点的鞍部观景台。

越过拱桥,正式进入古道
墨刻出版提供

淡兰古道路标以萧青阳设计的「双扇蕨」符号引路,这种中大型蕨类的外型似两把对开蒲扇,为自侏罗纪时代就存在的珍稀孓遗植物,有活化石之称,仅存於亚洲少数国家,淡兰古道沿途常见双扇蕨的身影,因此被选为古道的代表意象,走进古道不妨仔细观察,说不定能看到本尊。

墨刻出版提供

沿溪而行的天然冷房

坪溪古道的开场有一小段约200公尺上坡,接下来几乎都是沿着溪流的平缓步道,树影婆娑、蝉鸣唧唧,空气中飘散芬多精的清新和隐隐杉木淡香,漫步林荫就是最好的舒压方式。日治时代,附近为伐木造林的山区,停止砍伐後,留下古道两旁挺拔笔直的柳杉林,低海拔阔叶树和笔筒树穿插期间,山苏附生树干、各式蕨类蔓生林下,交织静谧幽雅的森林。途中需过溪两次,第一次过溪点有山友架设倒木为桥,第二次可踩踏叠石过溪,不过溪水最深处只到小腿肚,不如脱下鞋袜涉水而行,感受天然的冰心透凉。

除了开场的上坡,古道其余路段皆是平缓步道
墨刻出版提供
漫步林荫间,向着溪水前进
墨刻出版提供

古道终点设有观景台,位於越岭高处,宜兰外海的龟山岛感觉近在咫尺。若觉得意犹未竟,续行棱线山路,至叉路向右可上攀至海拔705公尺的太和山,山顶有座小土地公庙和360度的展望视野,将龟山岛、乌石港海岸线、莺子岭和岩藏山等收纳眼底;或是串连附近的梗枋古道下切至头城农场、经观景台旁的左叉路接象寮古道至外澳,完成一条跨越新北市和宜兰的环状路线。

古道终点设有观景台,可远眺龟山岛
墨刻出版提供

绿色水道秘境

如果随身携带防滑凉鞋或溯溪鞋,回程放弃陆路,从第二次越溪处走进水中,沿水道下溯,返回第一次越溪处,才是坪溪古道最迷人的面貌。

溪水清澈及踝,不妨脱下鞋袜,踏溪而行
墨刻出版提供

不同於其他河道上游的湍急,「坪溪」正如其名,河床平坦宽阔几无大石,溪水清浅及踝,如平铺在鹅卵石上的水地毯。茂密树林层叠翠绿天幕,延伸一条通往梦境的绿色隧道,溪流缓缓如一缕冰凉丝绢轻抚赤裸足踝,偶有一泓青潭或倒木横亘,增添步行於水道的趣味性。

第一次过溪点有山友架设的简易树枝木桥
墨刻出版提供
坪溪溪点只到小腿肚
墨刻出版提供

行走在幻动摇曳的阳光碎片上、在夏蝉的喧闹中、在鱼群来回追逐嬉戏间,或停留溪边野餐戏水、或乾脆整躺下,以溪流为床,这一趟短暂的古道,只希望永远不要到达终点。

坪溪溪点只到小腿肚
墨刻出版提供
Page 1 of 212Next标签 新北市森林浅山

0 0 投票数
Article Rating
订阅评论
提醒
guest
0 Comments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
0
希望看到您的想法,请您发表评论x